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本馆动态>
本馆动态
平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塘桃花浴
来源:平山县图书馆  时间:2017/5/23 16:30:15

“温塘桃花浴”是起源并流传于平山县温塘镇温塘村一带,以温泉水为载体而衍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民俗活动。该民俗把休闲洗浴、民间文学、历史故事、道教文化、医用知识和民俗演艺连结为一体,形成鲜明的水文化、水习俗特征。

温塘村是平山县温塘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北60公里处,平山县中部丘陵与山地结合带,北临滹沱河,南靠五龙山,西接青杨树村,东临西柏坡高速路温塘收费站。历史上,温塘村一带的民俗活动一向比较兴盛,温塘镇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名镇。

      “温塘桃花浴”民俗,民间有“姑嫂节”之俗称。西汉时,汉武帝刘彻东游泰山时,途径常山(平山在西汉时隶属常山),曾拜谒王母于平山城西北八里王母阁,宴饮间见王母貌丑,语涉戏谑,王母唾之,面生奇疮,久治不愈。汉武帝无奈拜求王母,王母示曰:欲疗疾,当浴此。于是,汉武帝乘鹿巡游以寻泉,在平山城西四十多里处,寻得“冷泉”(今冷泉村)。又行六里,见一片浅滩泉水突涌,两岸桃花映水而红,试之汤烫,遂命人挖塘池,浴之。闲暇野游春山,武帝封池塘西南一山曰白鹿台(后来山下形成鹿台村)。归来再浴,恶疮即愈。武帝感王母之神奇,封温塘温泉为“宝泉圣水”,并于房山(后人称王母观山)新立王母祠。东汉章帝刘炟巡视北方时,也曾祀拜房山,临幸温泉。隋代大业四年,为铭记汉武帝幸临温泉开挖塘池之功德,邑人立汉武帝祠(又称温泉寺,已毁)于温塘村西。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均留下许多碑刻记载有关温泉的故事,历代许多文人在泡汤后留有诗词歌赋,康熙十年(1671)白岩老人留碑刻“浴沂归咏”。清代温塘村称“温汤”,后演变成“温塘”。自汉武帝开挖塘池后,温泉水也为各方百姓所洗浴享用,每年农历三月桃花盛开时节,温泉水温最高,水中矿物质分解充分,成为浴疗疾病的最好时节,后发展成为三月“桃花浴”习俗,有“姑洗月”之称。


        每年农历三月,人们纷纷前往温塘沐浴“桃花浴”,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形成一年一度的“温塘桃花浴”民俗。期间,过庙会,各地村民纷纷到汉武帝庙上香祈福,并举办各种演出和民俗活动,以示感谢天地造物神奇、欢度“桃花浴”好时节。“桃花浴”时节,青年男女举办婚礼者甚多,洞房中婚床正上方贴有“桃花女在此”字样,以示吉庆祥和。整个“温塘桃花浴”民俗活动持续一月有余,素有“一日桃花浴,三生无炎凉”之赞誉。“温塘桃花浴”民俗中流传有汉武帝骑鹿寻泉、南蛮子盗宝、刘秀饮泉等许多民间传说。

“温塘桃花浴”民俗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其民间传说涉及两汉、隋、清及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遗闻轶事蕴含了汉武帝骑鹿寻泉等历史传说以及独特的汤泉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庙会文化、民俗文化,是河北境内历史内容蕴含丰富、历史研究价值极高、文化内涵和价值博大精深的民俗活动;其沐浴文化涉及许多养生、保健、医疗、美容的科学知识,科学价值很高;在现实价值方面,平山县借助“温塘桃花浴”民俗文化进行经济开发,发展了许多星级宾馆、饭店、疗养院、培训中心、度假村,商业价值巨大。